刘朝教授以《HFO工质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为题,介绍了HFO工质热稳定性的研究背景及其团队在HFO热分解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重点介绍了DFT和MD方法在揭示HFO热分解路径方面的独到作用,并与参会师生就理论计算在生物质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展开了深入讨论。


新闻链接:
刘朝,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殊电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负责和参加国家、部省级等科研项目20多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SCI检索140多篇。获得多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参编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及面向21世纪热工重点教材“工程热力学”(高教出版社出版)及多项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编写。
张华玲,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清洁能源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环境可持续设计技术;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暖通专业专家、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咨询专家、中国制冷学会高级制冷工程师、重庆市制冷学会与建筑节能学会会员。主持、主研、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科研项目共3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5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CSCD核心检索论文20余篇;参编规范2部;申请/获权专利10余项,其中获权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