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必须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农机教师赶上了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身上不仅承担着实现全程全面农机化的重任,更承载着实现中国农机梦的重任。



活动自8月份启动以来,各相关高校推荐了30多名优秀农机教师,主办单位组委会通过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导报新媒体矩阵等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了宣传,各相关高校推荐的31名优秀农机教师正式入围。结合新媒体大众点赞,以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赵春江等三十多名专家进行的网络通讯咨询,还有线下专家咨询会等环节,最终确定了重点宣传的10名“最美农机教师”。
“最美农机教师”事迹宣传活动,旨在为进一步挖掘一批优秀农机教师典型,引导广大农机教师不断从先进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激励他们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农机教育发展,鼓励越来越多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和扎根农机领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张红梅老师于2007年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来校工作,现任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到农业推广,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垄,作为一名农机教师,她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农业机械学》《农业物料学》等10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她坚持以新时代工匠精神,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专项等科研项目。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面向基层科技人员进行农机技术科技推广与技术宣传,技术示范面积超2200亩,技术辐射面积达30万亩。张红梅老师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为农机化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工作在农机教育第一线,她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任重道远,张红梅和她的团队厉兵秣马、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继续为河南及全国农机化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图/文:吕志军)
“最美农机教师”事迹宣传活动,旨在为进一步挖掘一批优秀农机教师典型,引导广大农机教师不断从先进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激励他们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农机教育发展,鼓励越来越多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和扎根农机领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张红梅老师于2007年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来校工作,现任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到农业推广,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垄,作为一名农机教师,她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农业机械学》《农业物料学》等10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她坚持以新时代工匠精神,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专项等科研项目。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面向基层科技人员进行农机技术科技推广与技术宣传,技术示范面积超2200亩,技术辐射面积达30万亩。张红梅老师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为农机化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工作在农机教育第一线,她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任重道远,张红梅和她的团队厉兵秣马、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继续为河南及全国农机化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图/文:吕志军)